21世紀,是孩子自我表現的年代,國語文不僅要會寫作文,還要懂得說話的藝術
語文能力是日積月累的學習成果,而奠定語文基礎的不二法門就是-大量閱讀。
閱讀所獲得的最大快樂,是好像透過一片鏡子,看到自己的心靈。英國作家湯瑪斯如是說。
閱讀不夠,作文一定不會好,因為沒有好的中心思想。長期推廣閱讀文化的李家同先生如此認為。
在台灣所接受的教育大多以精讀為主,強調在於字義的理解,欣賞文章中優美的修辭,每一篇文章都需要經過一再的反覆吟詠才肯作罷,甚至去探究作者行文的原意,與外國著重掌握重點的大量閱讀大相逕庭。沒有大量的閱讀,很難具備在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第一時間內抓到文章的重點以及其中要表達的意涵之能力,更別說希計透過閱讀引發自我獨立的想法。
現今網際網路的發達,帶來的不僅只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優點,在文字的正確運用及口語的表達上卻是負面的影響,在在都是極需加強的部分。新世代的孩子作文要寫得好,更要懂得說話的藝術,懂得說話代表著對環境,對人性,對知識都已有認知,以及有清楚的邏輯概念,對自我更有自信。在生活中或是課堂裡不妨多傾聽,多表達,多充實自己的智識及內涵,相信說話修練術自然會修成正果。
課 程 模 式
課程以「六大學習循環」的教學模式進行,循序漸進的引領學童學習。
✤ 主題式教學:各類型情境模擬、擷取故事的訊息
✤ 語文大補帖:基本國語文能力、練習不同的句型
✤ 成果總驗收:同類型語文驗收、奠定語文的基石
✤ 小小演說家:訓練思考的邏輯、建立表達的自信
✤ 寫作大補帖:活用修辭及成語、文本閱讀與理解
✤ 單元性寫作:練習各類型文題、針對個別性指導